7.28.2016

在田中央的建築工作者-活出場所Living in Place國際巡迴展

2016.5.30-8.14 學學文創原色空間
圖、文/CHING-YI CHANG



每一次在美術館看到許多建築師所製作的模型展覽,都深深感到不同領域的專家的想法與設計理念都不斷用自己的方式,影響這個社會與城市的樣貌。雖然目前在建築事務所工作,但接觸都是大型公共建設的建築類型,每次看到像日本許多建築師參與地方改造的新聞時,總想著「原來建築師真的有很多不同的類型呢!」究竟一個建築師及他的事務所,如何去關心他們生長與居住的地方呢?他們究竟帶著什麼樣的思維去改造他們所熟悉的風景?
我想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「活出場所」展覽是一個相當帶有情感的例子。


展覽筆記

展覽包含四個主題「與時間做朋友」、「認真地生活在山海土水之間」、「大棚架和地景參考線」、「記得身體、忘記時間」。敘事的軸線是由一群有想法的年輕人,受到宜蘭這塊土地的啟發開啟了故事,他們逐漸花許多時間在宜蘭平原的水系、海岸線及公共系統上,貼近宜蘭人的日常勝活、在自己的腳步上默默地耕耘著。

田中央使用了「維管束」來形容自己的計劃,像是植物運輸養分及水分的部分,逐漸將自然的能量灌溉到宜蘭的土地上。在這之中,有許多有趣的作品,例如:西堤屋橋與宜蘭河河濱綠廊、丟丟噹森林、三星全天候型廣場、石牌金面展望台、員山機堡,以及在最後的空間展出的櫻花陵。這些作品都有一種與人、與自然貼近的共同特質,不張揚地融入在當地的環境中。

圖 礁溪生活學習館模型。

圖 石牌金面展望台結構模型,從影片介紹中可以看到展望台的景色相當美,座落在許多蕨類植物旁。

圖 羅東文化廣場模型局部,利用較剛硬的材料串聯「文化工廠」的意象,
以棚架的概念讓人的流動成為此處的特色。

圖 櫻花陵,本是公共建設道路的一環,田中央在此製作成一個彎曲的橋,
在結尾的地方又開展山的視野。影片中播放了從施工到落成的影片。


擁有共通理念的夥伴們

從每個作品的概念中,都可以感受到田中央工作群的理念。在展覽的最後一區,以年表的方式展出田中央的夥伴們的移動軌跡,何時加入田中央的行列又何時離開。可以看到事務所的成員們是將生活與工作合而為一的,因為認同田中央的理念而加入團隊。

之前在黃威融的書中[1]看到Shopping Design團隊曾經訪問過黃聲遠建築師及田中央工作群,最後的這張圖片,他們在田野及空地中的合照很能表現田中央的夥伴們的工作態度,是如此喜歡宜蘭這塊土地,他們都是建築的狂熱分子!能夠找到一個如此認同的理念,並且朝著目標前進,真是一件幸運的事!

圖 田中央夥伴的工作時間軸。

圖 現場提供許多田中樣的報導或是書籍書籍,提供觀眾翻閱。

圖 最後這段文字搭上外面的風景,很有田中央工作室理念的感覺。
一個擁有理想的人,如何在奮鬥多年後,仍保有自己最初的想法呢?


若是展覽,就應該注意的二三事!

然而就一個觀察展覽的角度而言,這個展覽在指示或說明系統上,是有缺陷的:

第一,展覽的第一站雖然是在日本,但是搬回臺北展出時,牆上卻只有英日文說明、缺少中文說明(僅製作了導覽手冊),造成閱讀的障礙。

第二,許多模型放在鏤空的展台上並沒有標示得很清楚,觀眾其實難以去辨識哪個模型是哪一個案子的,造成理解上的錯誤。

這兩項展示的安排大大阻礙觀眾深入理解展覽內容,對於非建築設計背景的觀眾而言,辨識模型其實是有某種程度的困難。

展覽,並非只是熱情地傳達自己理念的一種方式而已,而是要讓理念有效地傳達給觀眾,很多觀眾也許是第一次接觸展覽內容,不知道案例的前因後果與脈絡,展覽應該要讓大部分的人都能理解才是。建築人在展現自己對於土地的熱情之外,也不能忘記這樣的原則,將自己的理念適切地傳遞給觀眾。

[1] 黃威融(2014),雜誌俱樂部招生中。

INFO.
----------------


7.20.2016

單位,你看待世界的方式

單位展― This much, That much, How much?
2016.7.1-9.16 松山菸廠文創園區

圖、文/CHING-YI CHANG



最期待的「單位展― This much, That much, How much? 」自這個月開始在臺北展出了!之前2. 都有一種想飛去東京21_21 Design Sight看展覽的衝動。有一次知道21_21 Design Sight這個地方後,就開始密切注意他們的策展團隊,發現他們所規劃出來的展覽主題都相當有趣,一般來說博物館屬性分為自然科學、藝術、歷史考古等類型,而其展覽將會就主題所延伸,但是21_21 Design Sight所策劃的展覽,是以設計師的思路去想像「設計」與「社會」的連結性,因此展覽的主題突破展覽慣有的敘事,像是:

-「コメ展」KOME : The Art of Rice(2014年)(→米之展覽,作為日本重要的主食,如何呈現這種日常的主題呢!)
-「雑貨展」 ZAKKA -Goods and Things(2016年)(→雜貨展,如何呈現從過去至今的雜貨呢!雜貨店?便利商店?選物店?)
-「デザインの解剖展: 身近なものから世界を見る方法」(2016年)(→怎麼會有人將解剖作為主題呢,超獵奇!)

光聽這些展覽的名稱,就真的超想一探究竟的,像是一本吸引人閱讀的書籍,立刻就想翻開第一頁呢。到底「單位展」裡面有什麼呢?
就來看看策展人中村至男及展覽設計師寺山紀彥帶來的單位展吧!

圖 一進入展場後,可以看到整面牆是21_21 Design Sight曾經策過的展覽海報。
圖 影片中放了在日本的單位展的布展過程,觀眾可以任意點選拉近看細節。

HEY!單位的使用守則
「單位是什麼呢?」我想這個問題,應該一般人也很難意識到吧!一般最常用的是公分(cm),但在執行建築或室內設計工作時,常用的單位就是公釐(mm),因為可以精確地呈現尺度。單位展不免俗地在展覽一開頭介紹不同的單位,像是:平方公尺、公升、公斤、牛頓、焦耳、西弗等。在展場中,出現了許多問句向觀眾提問,像是「1GB有多大?」、「蘋果有多大?」,要觀眾動手測量看看這個物品多重、計算時間,在過程中,其實會超乎自己的想像,原本自己估計的單位,與實際上的測量單位,總是有些差距!

圖  有的觀眾測量蘋果的大小,居然跑出西瓜或是柳丁!
圖  有些科學單位真的感覺一輩子都不會用上呢!

藝術家、設計所想像的單位
在展覽中,有許多相當有創意的發想,像是邀請許多藝術家或是設計師,以新的方式呈現單位這件事。像是「話語的重量」(大野友資+岡本健)就是用日本五十音、中文注音符號及英文字母實體化,讓觀眾自己點選想要的字,測量這些語言的重量。還有像是轉換各種單位的裝置,讓人有一種「喔!原來100個漢堡的熱量可以使汽車跑多遠的距離!」這樣的想像,相當有趣。另一個大型裝置「長度的比較 指標1到100」(寺山紀彥),將1到100公分的東西,依序排列,擺在觀眾眼前,有些日常用品真的在平常時感覺不出它們的長度,藉由這個機會,重新將單位及身體感知連結在一起。

圖  每個字都有不同的重量,以0.01克這種精密的單位計算。
圖  一字排開日常生活的東西,相當壯觀。

圖  稀奇古怪的工具,測量各種不同物件有各種不同的用途,
圖左/張口測量尺,圖右/義大利麵測量器。

互動的展示,自己感覺單位
在其中有一個相當讓人感動的裝置,那是觀眾站在一個台階上時,會開始計時,然後在這一分一秒的過程中,這個世界究竟發生什麼樣的事:和菓子碎了、削鉛筆機轉了一圈、水滴落下了,這樣子呈現「時間」及這個世界的短暫變化,相當浪漫。另外,還有許多可愛的互動裝置,像是:將每個年齡單位都轉化成一個字蓋在紙上;讓觀眾逐步前進,而影像變成越來越大的Pixel。

圖 以秒速不斷變化的畫面,「時間」這個單位好像變得具體且真實。

圖 在單位展中,也陳列出不少單位的實體樣式,像是紙張、酒盎的單位。
圖左 不同年齡有不同的代表字;圖右 古代人利用錢枡可以將銅板放入錢枡格子裡,快速計算銅板數量。
圖 無印良品的設計,向來都有固定準則,展場中展出以日本木造建築3尺/6尺為基準的收納生活提案。

單位,看事物的新思維
單位展的趣味性十足,也體現了日本人在製作展覽時的嚴謹與追求事物「原點」的準則。像「單位」這樣純粹的主題,就不同背景的人來詮釋,應該會是另外一種樣貌吧!如果是科學家來呈現單位展,想必會將所有的實驗算式或是分子壯觀地排列在觀眾眼前。如果是廚師或料理家,也許會帶入分子料理的概念,展現相當多奇形怪狀的廚具,或是去探究里肌肉的纖維。「單位展」相當有趣的是,每個觀眾原本都帶有自己的想法走到這裡,都將帶走許多不同對於單位、對於這個世界的新想法走出展場,這就是展覽可以做到改變人的最大力量。我想我們都能夠以新的眼光看待「單位」所組成的世界。


INFO.
------------------

相關報導:
-單位展為何令人期待?這些參與的設計師你一定知道! shopping desig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