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.12.2013

LOVE展:アートにみる愛のかたち―シャガールから草間彌生、初音ミクまで

六本木ヒルズ・森美術館10周年記念展
10th Anniversary Exhibition: Love, Now More Than Ever
2013年4月26日(金)-9月1日(日)

文/Ching-Yi Chang

10th Anniversary Exhibition: Love, Now More Than Ever,
Photo: © Mori Art Museum 2013

此次介紹於日本東京六本木的森美術館(Mori Art Museum)剛結束的展覽「六本木新城.森美術館10周年紀念展  LOVE展:藝術與愛的主題-從夏卡爾到草間彌生、初音未來」(以下簡稱「愛」展),策展人為森美術館館長南條史生(Fumio Nanjo)。「愛」展是一個大規模的展覽,網羅了跨越世界各地與各時代的經典藝術作品,其作品豐富與炫麗程度相當地高。

「愛」(Love)作為人類群體共同探討的生命議題,其所蘊含的形式非常多元,本展以「何為愛?」(What is Love)、「戀人之愛」(A Couple in Love)、「逝去的愛」(Love in Losing)、「家庭與愛」(Family and Love)、「超越愛」(Love Beyond)五個子題依序來探討愛這個抽象又寫實的議題,也從此可見策展人的企圖心。

從入口進入便可看見Jeff Koons Sacred Heart(1994-2007)以及Damien Hirst Untitled(2000)的大尺寸作品,可以看見許多藝術家對於愛的基本定義與符號的詮釋,心型作為愛的象徵已經成為了人類共通的語言。

「戀人之愛」展區中可以看見許多經典的作品如:Auguste Rodin The Kiss(c.1882-1887)、Marc Chagall About the Town, Vitebsk(1915)或是René Magritte The Lovers (1928),戀人們的故事在藝術史中從來不缺席,許多現代藝術家在顛沛流離的戰亂時代,戀愛成為藝術家們創作的泉源,無論是對於描繪刻骨銘心的愛戀或是感官情慾的佔有,戀人彼此之間存在的牽絆不容許的他者介入的準則,我們都可以在這些作品中看見各時代對於戀愛至上的真實存在,畢竟要準確表達喜歡或是愛戀是很困難的。

圖一 Take Care of Yourself, Sophie Calle, 2007/2013,
Photo: © ADAGP, Paris & JASPAR, Tokyo, 2013

「逝去的愛」是相當精彩的一區,最具可看性的作品就是法國當代藝術家Sophie Calle的作品Take Care Your Self(2007/2008),此作品曾在2007年威尼斯雙年展(Venice Biennale)展出,作品整體概念是藉由不同職業的女性,讓他們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呈現分手信,並以錄像、攝影、文件的方式呈現,樂譜、填字遊戲格、手語、或書信都是可能的形式,女性藉由分手信的表達來治癒破碎的傷痕,對照以手機簡訊或是便利貼分手的現代速食愛情,我們看見了愛情在逝去當下蛻變的模樣,句尾‘Take Care Your Self’也許是充滿依戀與自私的祝福;另外Adel Abidin的52 Guaranteed Affection(2006)更用輕鬆幽默的口吻,提醒男性在戀愛時必須注意的事項與女友行為解讀,相當機智風趣。

圖二 My Parents, David Hockney, 1977,
Photo: ©  DAVID HOCKNEY COLLECTION
TATE GALLERY, LONDON
圖三 Untitled, Richard Billingham, 1990-1996,
Photo:  © Richard Billingham


而「家庭與愛」展區,則網羅不少經典作品,如:David Hockney My Parents(1997)、Frida Kahlo My Parents, I (Family Tree)(1936),家庭與愛的關係是緊緊相依的,不過命運或是時間的考驗總會讓一個家庭產生變化,愛可能含有更多複雜的成分─悔恨、疏離,不再如此絕對,從家庭之愛反映了藝術家對於親情與血緣的看法,更反映了藝術家自身面對家庭必須正視自身價值的方向。

在「超越愛」主題中,我們可以看見愛的主題擴大了性別、階級、文化與地域的限制,也挑戰了世俗對於愛的定義,容納了更多可以用不同觀點來解讀當代的藝術作品。令人震撼的是將Hatsune Miku〈初音ミク〉[1]放入美術館中,虛擬女性歌手的角色與追隨者在實體演場會中,所出現的迷戀與瘋狂,反映了自資訊科技時代進步下所產生的愛,虛擬人物之愛與衍伸的各種行為與現象,已經納入了當代社會討論的議題,愛在此已經超越了真實與虛擬的界線。

除了大量的經典藝術作品,攝影作品在「愛」展中也佔有大篇幅,尤其日本攝影師荒木経惟(Araki Nobuyoshi)拍攝妻子的作品、或是攝影師Gohar Dashti Today’s Life and War(2008)拍攝在戰事生活中的夫妻、浅田政志(Asada Masashi)的系列作品〈浅田家〉以家庭成員扮裝成不同團體的攝影作品,或是Richard Billingham個人風格強烈的家庭題材之系列攝影作品Untitled(1990-1996),不僅捉住人類形體的攝影影像,也從中顯現出攝影者對於愛的詮釋。

「愛」展網羅各式各樣媒材的藝術作品,作品水準皆相當地高,跨越世代以討論展覽命題,「愛」的視野更延伸至近代作品,選擇了葛飾北斎(Katsushika Hokusū)的浮世繪作品,讓愛作為人類永恆的命題,不斷被世世代代的人們所經驗與詮釋。除了奇觀式、大量炫目作品的展現之外,在「愛」展也出現許多暴力、殘酷或讓人感到異常、病態、扭曲的影像,各自解釋對於愛所衍伸的權利與責任。在2011年311海嘯災難之後,日本國民面對災後重建與生命價值的思考,「愛」展提供一個省思的機會,南條史生表示:「希望能夠大家可以退一步去思考愛的重要性(the importance of love)」、「無論生命是多麼短暫,愛允諾了我們的生活意義。」[2]在這個超越國籍、文化與地域的展覽中,我們能夠看見愛的各種面貌,也能進一步去體認愛的價值與在心中的重量。

------
[1]  關於初音ミク,可參考Wikipedia -初音ミク網頁。
http://ja.wikipedia.org/wiki/%E5%88%9D%E9%9F%B3%E3%83%9F%E3%82%AF
[2]  引自David McNeill, 2013. The many faces of love, Retrieved from
http://www.scmp.com/lifestyle/arts-culture/article/1234511/many-faces-love

相關連結
LOVE展:アートにみる愛のかたち―シャガールから草間彌生、初音ミクまで官方網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