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/Chen Yun提供
Chen Yun躺在你看不見的地方 2012 Acrylic on canvas (60x60cm 2pcs) |
如果說,一個人觀看一件作品時,就能夠想像一種版本故事,那麼一件作品可以產生的故事就是不可計量的。
長期關注陳雲(Chen Yun)的作品,將會發現在她的作品中擁有曖昧的特質,將觀者的記憶與經驗重現。
在五月某個炎熱的午後,我們坐在咖啡店討論她最近的作品。從大學至研究所,共七年的時光:從紙上的草稿至畫布組成的組件式作品,從簡單的形象至具有思考性的繪畫技法,有意識地讓作品與觀者對話,從卓越獎(2011年)至北美獎(2012年),都可以見到她創作上的轉變。
觀看的視線
當你觀看作品的時候,是否有意識到自己如何「看」的呢?
陳雲在創作的同時就把這個問題拋向觀眾。從較早的作品〈朋友間的平形線〉(單張)至〈達斯帝魚〉(左右並列)、〈躺在你看不見的地方〉(上下並列)至〈Three for one〉(三張並列),可以看見藝術家正以一種延展、不斷蛻變、實驗的方式挑戰著觀眾觀看的視線。一張畫究竟要從哪裡開始看?兩張並列或是三張並列的作品,正讓觀眾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與詮釋。當作品的空間或是觀看的順序被切割,整組作品不只是一種單一敘事,而是一種如同詩歌的閱讀方式,回歸至視覺藝術形式與技法的探討,這樣的嘗試是難能可貴的。陳雲希望作品能有「詩」的感覺:「句子有空缺的地方,也許是肯定句或是疑問句,填這些空缺的地方。」、「更像文學閱讀的方式,再反覆讀時會回到一開始閱讀的地方。」從此可見,藝術家將作品賦予詩的功能性,而詩的精煉語言與隱晦、難以確定的本質正也是作品給予觀眾詮釋的自由權力。
Chen Yun. Three for one. 2012. Acrylic on canvas (100x100cm 3pcs). |
空缺
在作品〈你和我說要到那個地方〉或是〈穿黑夜的人〉中,可以找到關鍵的元素:「空缺」或是「色塊」。「空缺」在陳雲的作品中,是一種反覆出現的象徵,它其實是不斷蛻變的,這些階段分別是:空缺記憶、取代面部、異質空間。從斑剝的面容至以色塊直接覆蓋的面容,最後成為一種「異質的空間」。「這個空間就會跳到作品觀者中間,因為它常常遮蓋了主要關鍵,所以觀看者必須從其他地方去解讀這些東西。」所以,這些空缺的部分,保有了缺席的神祕性,也讓作品保有更多的想像,除了形式上空間的觀看之外,更多了作品內容中存在的另一種難以解釋的空間。而仔細觀察不同面積的色塊,也會驚呼它帶有的層次,如同記憶般一層一層向上堆積。以「空缺」取代的畫面,如同一行字句被立可白蓋過,在還沒有填上新的詞彙時,它恰巧成為一種完美的留白狀態。
Chen Yun你和我說要到那個地方2011
Acrylic on canvas (90x90cm 2pcs) |
Chen Yun 我指向你聽見的永夜大陸 2013 Acrylic on canvas (33x22, 53x33, 22x24cm) |
不被飼養的動物,或人
從網路影像作選擇與擷取,大量觀看、閱讀影像正是藝術家尋找靈感的方式。在陳雲的作品中,人物、動物與景色是主要的題材,她表示:「通常不繪畫家禽因為他們太接近人,我畫野生動物,像是在discovery或是動物園看到的,這些動物本身帶有某種意象。」她利用了人們對於動物的既定印象來賦予畫面中這些形象的意義。似乎,不被飼養的動物充滿著對於自然或是世界的反射;而人,像是靜靜地看著這一切,他們單獨、他們對望、他們牽手悄悄說著密語(這就是某種臆測所產生的故事了)。
〈我指向你聽見的永夜大陸〉
究竟這些經驗或是記憶對藝術家而言是什麼?甚至,對觀看者而言,又代表甚麼?無論是悲傷的、快樂的、平淡的、深刻的記憶,都深深地隱藏在作品中。在2013年的作品〈我指向你聽見的永夜大陸〉:左方男子擁有兩副耳朵、右方男子(隱藏的)手指向中間,左方男子彷彿處在異質空間中不斷地聽著,聽永夜大陸。如此帶有想像的畫面,帶有詩性的命題,造就一種無法被歸類何時何地的、既浪漫又殘酷的現實情節,這就是藝術家所創造出來的經驗,同時也是觀者的經驗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藝術家檔案
陳雲Chen Yun
1988 出生於臺灣宜蘭
2010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畢業
2013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碩士班畢業
重要得獎經歷
2012 臺北美術獎優選獎 臺北市立美術館,臺北
2011 美術創作卓越獎 關渡美術館,臺北